找到相关内容1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意境”、“境界”、“意象”辨析

    而拟诸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  后来,三国时期魏王弼发挥了《易传》的思想,提出了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356681.html
  •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——谈言和意

    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”,又说:“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。”认为言不尽意,则立象以尽意。言之用在于达意和尽意,象之立则在于达言外之意和尽意外之意。象的存在...

    徐时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2858338.html
  • 唐代儒道释三教作家对于“心”字之涵义暨据其加以引申所制的篇章小集(二)

    朗畅,拂清镜之光洁。取舍妙谐于物宜,推择靡遗于并滦。遣许郭而齐监,与山卢而比杰。可谓张英风,著徽烈。嗟小子之庸蔽,抚莲心而望绝。  【龙按:以上据“全文”,卷九五O,页四四三三,杨慎虚  文所有者校订。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365922.html
上一页12下一页